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仁爱”,即“仁者爱人”,可进一步阐述为爱亲、爱众。首先是爱亲,爱亲是仁爱思想的基石,“仁爱”的第一个要义就是要爱自己的家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生之前,人类在母腹中就吸食着母亲的血液和营养才会慢慢长大,并且在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依赖着自己的父母,享有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这表明仁的根本在于孝,爱心源于孝心。孝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先做到对自己父母孝顺,才能够将这份“仁爱”推及到社会众人。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践行如一的信念,“孝”这一思想涵养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并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孝”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其次是爱众,仁爱思想并不拘泥于爱亲,爱众也是仁爱思想所强调和传达的价值理念,更加体现出个人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将“爱人”的对象范围扩大化,让周围的人,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都感受到这份“仁爱”,这更深刻体现了孔子不同于他人,超越了传统的小爱。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46楼尤开思的帖子

什么是仁爱呢?在《论语·颜渊》篇中,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爱人”。在这一回答中,孔子以“爱”解释仁,并指出爱的对象是人。“人”在这里是一个普遍概念,“爱人”所体现的,是君子对所有人都应抱有“爱”的情怀。但“爱”不仅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它随着仁德的展开而披露出多方面的蕴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