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确立休戚与共的生态观念。爱物之仁要求把人与自然视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将自然万物作为珍视关爱的对象,蕴含着人与自然共荣共损的生态价值观。今天,生态文明关系国家的科学治理、社会的持续发展、个人的生活幸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面向。历史和现实证明,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并不矛盾。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古老的仁爱精神启示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涵育共建共享的主体自觉。爱物之仁要求激发每个人爱护自然的主体性。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同样也要涵育人人相关、人人参与的公民主体意识,不做局外人、旁观者。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投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公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正是仁爱这一传统美德的延续。这启示我们,在今天的世界,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我们付出仁爱的,不仅有他人,还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