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定义“仁”与“爱”以及二者的区别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要和“民”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仁”的对象应该是天下百姓,所谓“仁者爱人”,心中怀“仁”的人就是心中有百姓并且关怀百姓的人,这种“关怀”是普遍的、无差别的。而“爱”,在孔子看来,是有差别的,人必须先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这就像是一颗石头投入水中,会形成一圈水波,最激烈的一定是中心位置,由中心向外扩展开,激烈程度是逐渐减弱的。爱也是如此,对父母的爱是基础,对父母的爱就像是那个水波的中心,如果没有这个中心,就不会有向外扩展的一圈圈波纹,也就不会有对其他人的爱。在我看来,“爱”可以认为是“仁”的基础,“仁”是一种大爱,是升华了的“爱”,一个人必须先有“爱”,这使他具有爱别人的能力,后来经过陶冶、升华、教育等等步骤,这种“小爱”就被升华了,就成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