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1#

培育良知

何谓良知,良知就是德性、理性、对的统一体。比如:人做了不对的事,心中就感到不安,这就是良知。

良心是本来就存在的善良之心,也是所谓的仁义之心,存在于人的,难道不是仁义之心吗?人之所以丧失良知,也就是像斧子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那么,树木怎么能茂盛呢?如果你天天滋养它,它不可能不成长。

良知是人天生的灵根,自然会生生不息,只因为被私欲拖累,把这灵根残害蒙蔽了,使它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了。既然除掉了恶念,就是善念,也就是恢复了心的本体。例如:阳光被哪个乌云散开后,阳光又会重现,若恶念已被除掉,而又去存养一个善念,这岂不是在阳光下又添一盏明灯。

这就是在培养良知,自己的良知,正式你自己的行为准则。自己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会有丝毫的隐瞒。假装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我认为,他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意义,他将成为社会的渣滓,最终被社会淘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0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舍利取义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准则。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

义就是适宜的意思,调理事物使之适宜。义就是在行动上是适宜的,符合道德要求就是义,能先考虑道义后才考虑个人私利的人是光荣的,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摆在第一位,把道义放在后头的人是可耻的。

如果,作为臣子怀着功力之心对待他的君王;作为儿子,怀着功力之心对待他的父亲;作为弟弟,怀着功力之心对待他的兄长。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抛弃仁义,怀着功力之心相互对待。那么,天下将不会太平,家庭就不会和睦。那么,将致使国家走向衰败,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将会过得很艰苦。利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个人利益,也有整体利益;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以上利益,凡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取之。凡是不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弃之。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见到利益要相互谦让。见到合乎道义的事就争着去做,有了错误就争着改正,我们在这里求学,就是要获取正道。堵塞住物质欲望的道路,才能够打开道义之门;放下肩上世俗的东西,才能够挑起圣贤的重担。
TOP
3#

礼的价值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

孔子说过,“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人民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靠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仪才得到矫治。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所以,君子是不说不合理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这就是礼的价值。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礼是对规章制度的极大调和,是消除争夺的方法。礼无处不在。

所以,无论我们在哪里,做何事,我们都必须遵守“礼”。

TOP
4#

实践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

对井底之蛙不能说清楚大海是怎样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经历;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清楚冰是怎样的,因为它受时间的限制;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无论做什么,没有经过检验它而肯定它,那是愚蠢的,要深刻领会,学以致用,要广泛学习,详尽的探讨,慎重的思考,明确的辨别,切实的实践。

所以这就要求必须有知识,知识与实践是相互需要的,正如眼睛没有脚,就不能走路,有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路,认知与实践要同时学习,认知的越明白,行动就会越切实,行动越切实,就会越明白。认知与实践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现在正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我们学这些专业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它,把它们很灵活的运用在今后我们的工作中。这就是我们最终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实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说空话,只知道学而不用,那么,我们就是在做无用功,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失去了价值,毫无意义。

TOP
5#

信的价值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今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从《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信就是真实,是没有任何欺骗和虚假的道理,如果只讲仁、义、礼、智,而不讲诚信,缺乏信,那么,仁、义、礼、智都会变为虚伪的东西,无比伟大,如果不真实,就不能变化出万物。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对于有诚信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仇敌,也要用他,而对于奸诈的人,即使对自己有恩,也要惩治他。诚信,是君王治国的一大法宝,国家要依靠人民来保卫,人民则要依靠诚信来保障。没有诚信就无法指挥人民,没有人民就无法守住国家,所以古代的帝王就不会欺骗世人。

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讲信用,我每天总是再三反省自己,给人家办事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TOP
6#

忠于祖国

“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包括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等,忠于祖国即爱国。爱国精神是指热爱人民、工地、文化、养之为奉献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

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荀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并奉献终身,执着于正义事业并且尽心尽力地完成。忠,就是尽心尽力,真心真意为别人谋划,就叫忠。身处困境而不忘国家,这就是忠。如果有利于国家,就要奉献生命,岂能避免灾难而趋向安乐?风声,雨声,读书声,每一种声音要用耳倾听;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一件事都要用心关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可以塑造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一年以来,涌现出许多爱国之士,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于祖国的忠诚。现在的我们,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足,才能更好的投身于祖国的历史使命中。
TOP
7#

尊敬父母

“孝”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

现在的人们把赡养父母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等。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的很悲哀,祭祀父母要表现的很庄重。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便更难了。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便更难了,让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后要做好就更难了,父母已经去世,自己慎重行事,不给父母留下不好的名声,这就是善始善终。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

孔子说:“小人也能赡养他的亲人,如果没有敬意,那么怎么区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别">别ersonName>君子与小人呢?”百善孝为先,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尊敬父母。这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