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之间的辩证关系,除了上述以智辅仁而成仁的一面,和仁以导智遂成智的一面,还表现在二者进一步的互补与融合,合而为一,仁且智为圣,这是孔子所认可的人生最高境界。仁在智的帮助下才能够最终成仁,而智在仁的帮助下最终成为大智,二者统一在成圣这一最高德行过程中。在《论语》有一段颇为有趣的记载:“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孔子以仁且知为自己的追求,于是阳货以此来责难孔子,使孔子无言以对。这表明孔子的理想人格包含这两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