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论语》首篇就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是《论语》全书的总纲,在开篇就强调了君子对于学的态度。
所学应当运用于实践,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对学习和实践关系的看法,即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检验真理,锤炼自我的君子修为。正所谓“学而优则仕,乐而优则娶“,学与实践的交融也就是学问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古代文人从小就怀揣着入仕报国的想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而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在他眼中,君子是为学之人,行动胜过言语,他们会先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成功之后再告诉别人自己当初的想法。
可以说,学而思和敏于行孔子对君子的首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