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智: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放眼古今中外,智德无疑是哲学家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到柏拉图所谓“四达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再到亚里士多德区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进而宣称“思辨是最大的幸福”,智德、明智、智慧在古希腊哲学中可谓光彩夺目。伦理学是古代中国发达的学问,孔子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经典表述,孟子有所谓“四端”——仁、义、礼、智,汉儒有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宋代大儒张载亦有“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的区分,王阳明通过“百死千难”得来“良知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以看到,儒家似乎天生就具有一种内在的道德智慧。

        孔子视“仁”、“智”为人道之必须,并侧重于“由智而仁”的基本教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作注曰:“博文、约礼,教之序也。”对“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作注曰:“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 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之序也。”由此可知,孔子人道教与学的次序是先智后仁、由智而仁。

        孔子反对鲁莽行仁,强调理性、智慧在仁德践行中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没有“智”的明辨,也就没有真正的“仁”爱。在儒家诸德中,“智”是明断是非的慧眼,即“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智”也因此成为人道最为主要的技能和品质,甚至成为圣之首务。《吕氏春秋·恃君览》指出:“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董仲舒指出:“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为之。其规是者,其所为得,其所事当。”“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所事不当,其行不遂。”(《春秋繁露·必仁且智》)“智”在儒家德行中如此重要,以致王韬说:“世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德,吾以为德唯一而已,智而已。”儒家把“仁且智”作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点,“仁智统一”成为人们通往理想人格的必然要求。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9:5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