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论语》万言二十篇,“仁”字出现了一百一十回,他在“仁”字下画了重重的一笔,表明这是关键字、高频词,为“仁”字下了一个定义:恭、宽、信、敏、惠,注释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之“仁”当上通下达、惠济四方,无处不在。“仁者先难而后获”,是谓先有奋斗才会有收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者的胸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仁者的目标;仁者爱人,仁者无敌,是人生的高境。

       孔子关于人的哲学,其核心就是“仁”的思想。在孔子之前,“仁”的涵义主要是表示一种重要的德行。孔子的仁学继承了上古的文化传统,保留了“仁”作为“德”的基本意义,同时又对“人”与“仁”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思考,赋予了“仁”更多、更高的意涵,提升了“仁”的价值,使仁学真正成为了关于人的学说。孔子践行“仁爱”的方法是推己及人,由于这是一种实践方法,因此是方法论的问题,而这个方法论所依据的哲学思想就是“仁者爱人”。

       根往深里扎,人往高处走,人生要有自己的高度。孔子是教书先生,认为思想比知识重要、品格比成就宝贵。他标定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品格,当立志于求仁道,立足于修仁德,立身于讲仁义,游走于学技艺;他传授的理念是君尊民亲的“仁学”,倡导的观念是行大德大道之事、做大忠大勇之人,坚守的信念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个民族传承千年、接续万代的精神高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