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是由内在的德性自然流露出来的,是仁德和良知的表现。其本质在于心,体现出的特征包括仁爱、智慧、共情能力、善良、和顺、正直、正义、厚道、朴实、言行一致等。
仁是人的安宅,义是人的正路。唯有仁者能善待人,也能对恶行表示厌恶。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花言巧语的人喜欢伪装成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孟子认为,仁源于恻隐之心,义源于羞恶之心。以仁待人,以义规范自己。
仁者是指人,义则是指应有的态度。俗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义是指合乎道德的行为,行事得体,有礼有节,礼节即是仁的外在表现,源于内心的礼节不会妨碍他人,是对他人内心的尊重。
如果说仁义需要怎么做做什么就是仁义,那便是本末倒置的仁义,容易滋生自我感动或做作的伪君子。真正的仁义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内在品质。可惜仁义变成了口号,人们只重视表面,世上充满了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