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1#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这里是讲对待学习要审慎。人们意识到自己已然并非十全十美,有些事情不像看到的那样,也不想听到的那样,也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无法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做到完美的预测,因此要态度谨慎,对别人所说保持一种怀疑的心态。尽信书不如无书,体现了儒家对于真理的态度。对于书,不可以尽信,因为人都是不完美的,而书也是有人编写的,因此也是不完美的;对于书,也不可以都不相信,那是对于知识追逐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的否认——人不可能把握真理。因此儒家对于真理的态度其实具有超前性,儒家相信理的存在,同时鼓励人不断向前努力把握真理。这也是为什么“师其意,不泥其迹”。此时儒家也表现了自己的超越性——对于理的追求。到了现代,公众权利的扩大更需要批判精神的规范。如何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又不损害他人的权利,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自省的态度。同时社会公共领域不断扩大也期望着人们能够及时自省,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氛围,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9: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