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

       礼是仁的外在化的具体的行为表现,而仁则是蕴含在礼之中的情感朴素自觉。礼的规范便是仁的规范,那么为什么礼需要规范呢?从“礼”作为一种“美”的价值而言,礼的规范化是美客观化的要求,因为礼一旦被规范了,那么便出现普世的大众都认可和接受的礼,所以礼便实现了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也展现了“礼”作为一种“美”的客观性,倘若人人都以主观意愿来定制个人的礼,那么礼的个体差异性便会胜过共通性最终导致礼的精神的丢失;从“礼”作为一种义理而言,《左传》有言:“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说明礼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准则,是符合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行为;最后,从“礼”所蕴含的道德精神来看,遵守礼的规范有利于每个人完善自我,《礼记》有言:“著诚去伪,礼之经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由此可见“礼”含纳了诚、中正、庄敬和恭顺等多层道德精神,遵守礼的规范则可以达到约束自我过度的欲望完善内在德性的目的,是一种身心修养方法。

       学界有批评说儒家学说不适应陌生人社会的观点,对此我认为“礼的规范”便是一个很好的反驳点。礼的规范是一种大众都接受的普遍的规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里的“普遍”所包含的范围不仅包括熟人社会,也包含了陌生人社会。对待自己我的父母双亲,我们需要以孝顺的礼来侍奉父母;同样,对待一个完全的陌生人,我们也需要以握手等礼来交流沟通。所以,礼是连接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永恒纽带,礼促进我们与熟人关系的进一步增进,同时以礼待人也能促进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互相认识。更进一步,“礼”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义理,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因而不管是陌生人社会也好还是熟人社会也好,“礼”都能得到运用。综上,儒家学说中“礼”的部分是同时能适应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