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人的思维功能,精神活动均源于心,所以实际上直至早期儒家,人以“心”指称人的思维功能与认知活动
人的心是道德本心的原因:孟子认为,是因为人都有一种“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
“侧隐之心”等四心,还是指已发的情感心。问题是人何以有此心,由何而发此情感心。孟子认为这种已发的情感心产生于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的普遍本性:因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普遍根性已然地具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心”,所以,人才得以发此为“仁”、“义”、“礼”、“智”的“四德”。“四德”既已然地具足于每个个人的内在本性之中,这正说明人性本善。在孟子看来,是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接触外物发为喜怒哀乐才得以为善。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之“善性”是每个个人生而有之的,本质上是指的这种“善性”的先验性。孟子一般地是以“本心”(“不忍人之心”)为“本性”,把“心”、“性”看做是先验的,而把“情”(感性心)看做是经验的。
孟子把外显(已发)的“情”(感性心)安立于“本心”且将“本心”内在为“本性”,又把“善”的这种“本性”看做是生而有之的即先验的,就使“善”之为“性”获得了绝对的意义。这正体现了孟子的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