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理论道德意义。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使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仁爱最高的境界,就是程颢所讲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所谓仁爱就是:要想自己立得住,同事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同事也要别人行得通。凡事都能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实行仁爱的方法。仁爱就是对人不求回报,不逐名夺利,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计得失的奉献是最高的人生追求,是唯一能成就大事的人才能做到的。何为“仁爱”?意思:有大爱,即可以包容天下之人、之事的心胸。我的理解:一、爱自己,一个能自己都不会爱的人,怎么谈得上爱别人;二、爱爱自己的人,别人给了你爱,你就要学会回报,一个连感恩之心都没有的人,何谈“大爱”;三、体现一个人是否有爱心你要看他怎么对待身边的人,一个连身边离自己最近的人都不关心,怎么可能会去关心。

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让别人收益,也会让自己有收获。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