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作为信的行为之一,是儒家“入德之方”,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其根源于西周初年的忧患意识。它不同于对原始宗教对鬼神的敬畏,而是一种以自己力量来突破天命的责任感,从而产生了忧患意识。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试图重建大同世界就是具有忧患精神的体现。儒家后学在《大学》中阐述了“慎独”的范畴,将“慎独”作为正信诚意的重要方法,以告诫人们谨小慎微。“慎独”实际为内心的专注、专一,将“仁、义、礼、智、信”统一于内心,专心而不被五官感受所影响。“慎独”还要求人不以恶小而为之,通过自身反省做到真正地向善守道,以诚信为导引方可“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