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
义者何为?义在国学中被视为人类行为中最高尚的道德规范,它是一种内心的自觉和理性的支配。义在国学中既指道义、道德又指荣誉、责任、恩情等含义。强调以道德为准则,要求人们做事要有正义感,做人要有慈悲心,行为要忠诚正直,为人处事要有信义。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经常和“利”对立起来使用,同时义和礼,仁,道,理还有气等组合起来使用。礼义,仁义,道义,义理和义气。《说文解字》中,“义”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上半部分是个“羊”字,下班本分是个“我”。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一种象征,而“我”最初表示一种锯齿状兵器,后引申为第一人称代词也就是我自己,羊和我就构成了“义”字。“羊”表示善意、和善、利他,比如仁义、礼义和道义。而“我”是一种兵器,表示威严、威仪还有正义等等意思。总体来说,“义”既有善意的内涵也有正义的内涵,兼具了道德性和正当性。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汉语古文字还是很有哲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