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不仅是一种身体的继力和血脉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赓续和文化的传承。《尔雅·释训》认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是子女善于侍奉父母,承继长辈之意,表明了家庭伦常中子女在处理与父母关系中应有的行为操守和道德规范。从《论语》孝悌的相关内容来看,孔子对于孝的定义可分为三重境界:低层次是"能养",即能够让父母吃饱穿暖,维系生命,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有酒食,先生馔"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能养"是孝最基础的物质保证;中层次是承继父志与家业,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此处"三"可认为是"多"的意思,长期恪守父志本心,将家业发扬光大,也为孝添以哀缅怀念之情;高层次是恭敬顺承,通过孔子对子游的反问"不敬,何以别乎?"对"色难"的感慨,以及在父母有过时要"几谏",可以看出孔子在孝这方面对敬、顺、爱的推崇。孔子认为孝亲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事""葬""祭"的孝亲时序上以礼贯之,是对生死伦常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耐心和陪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父母有很多东西不适应不习惯,需要花更多的耐心,教会他们使用手机等电子科技,这样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和视频,不能跟前侍奉父母也借助科技的力量给予父母更多的关怀。总而言之有空就多回家看看,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