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者爱人"是学界根据孔子对学生问仁的不同回答,总结概括出的体现孔子仁学核心意蕴的命题,它直接源于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仁时孔子所说的"爱人"二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中庸》记载孔子语曰:"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或者说根本价值。在孔子以前,人们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自孔子以"仁"这种完美道德来界定"人",才彻底挺立起人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主体地位,才使人生有了目标,生命亦充满意义——"仁"标示着在修身做人方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由此构成了我们应当奋力追求的目标。反之,一个人若"不仁",那就称不上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我们应当修养高尚道德品格,节之以礼,克己复礼,做有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