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会意字。从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在春秋战国文字中,“仁”字的形体,一种从尸从二,是《说文》古文“图6”的形体来源;另一种从心千声,是《说文》古文“图7”的形体来源。此外还有从身声、人声者。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许慎《说文解字》: “仁,亲也,从人从二,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就“仁”的哲学意义而言,“仁”的本义是一个人从对方的眼睛中审视自己的映像,在“仁”的环境下,一切有别于动物的个体自然人,都失去了其后天经历所造成的种种差异,获得了在人的群体中生存的平等而普遍的价值。因为你和我都是同样的人,彼此都应当以人相待。仁”的思想既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孔子凭空创造的,而是孔子在继承前代思想成果和政治法律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升华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