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利问题,自古以来许多人都把它作为一个必争的话题。甚至是一个对立的话题。仔细想想,不仅是在中国文化几年的体系中,甚至是在古今中外的整个体系中,都没有不讲利的。
之前有幸看到南怀瑾先生在《孟子旁通》中写到:“仔细想想,不仅是在中国文化几年的体系中,甚至是在古今中外的整个体系中,都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等等,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如不求有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即使出家学道,为了成仙成佛,也还是在求利。小孩学讲话,以方便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也是一种求利。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
在大师看来,人类的一切生活都离不开“利”,“利”不仅指在金钱、物质上的便利,而且也包含着精神和肉体上的满足,能够满足一个人在物质、精神生活中的需要此等视角下,义利之间似乎并非对立,更有相互包含之义,此种解释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