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是儒家忧乐观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当代社会依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我们知道,儒家学者并非倡导禁欲主义,也不排斥感性快乐,但要求节制,即所谓的“中道”,因为不节制的感性之乐对人有损。而孔颜之乐是一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理性之乐,或叫“反身而诚”之乐。
明代曹端在谈孔颜之乐时就提到,“今端窃谓孔、颜之乐者,仁也,非是乐这仁,仁中自有其乐耳。且孔子安仁而乐在其中,颜子不违仁而不改其乐。安仁者,天然自有之仁;而乐在其中者,天然自有之乐也。不违仁者,守之之仁;而不改其乐者,守之之乐也。”,他认为乐是达到仁的境界后内心自然呈现的心理状态。人只有修身养性,明心见性,才能在任何时候达到乐的境界。
孔颜之乐还可以化解那些因物质匮乏或因困难处境而引起的外感之忧。孔子畏于匡,陷入困境,在常人看来,也是一种忧,是性命攸关之忧;但孔子看出这不过是外来的“患”,能够由之悟到“天之未丧斯文也”,立即便得乐天之乐,而且此乐便在此忧之中,甚至即是此忧本身。这种即忧即乐、化忧为乐的体悟,这种高扬理性之乐的原则,便是宋儒所孜孜以求的“孔颜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