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义利之辨”发端于孔子。《论语》多次出现“义与“利”的关系探讨。孔子把“义”视为君子行为的根本准则,借此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在周礼影响下,孔子对义利观作出相对系统的闸释,其核心主张就是“重义轻利或“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即把义放在比利更重要的地位,认为财富的获得要服从于伦理准则。“ 见利思义”即遇到有利的时候,当取不当取,要考虑是否符合义,要以义为准则,不义则不取。

荀子日:“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意在告诫后人,为人要重仁义,轻利益,这样做的人才会通达,反之会成为狭隘之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