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仁是人之善良本性,表现为同情心,爱护他人。在今天,仁已经发展为博爱理论,也成为人道主义,成为普世价值观,是世界上主流的思想之一。仁的价值不可估量,没有仁就没有文明的社会。人天生就具有为自己谋利的主管天性。如果缺少仁,缺少推己及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人都成为自我主义者,世界就没救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是二人的相互之道,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仁字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仁”是一种宽泛的道德规范,涵盖了孝悌、谨信、忠义、温良恭俭让等等。这种道德规范太过于宽泛,也难于实现。我所理解的仁,是心境平和地待人接物,我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有如此,但是我也会不断学习,朝着“仁”更加靠近。在今天,仁已经发展为博爱理论,也成为人道主义,成为普世价值观,是世界上主流的思想之一。仁的价值不可估量,没有仁就没有文明的社会。人天生就具有为自己谋利的主管天性。如果缺少仁,缺少推己及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人都成为自我主义者,世界就没救了。
TOP
3#

三、“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既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标准。仁之为义,即为人之为人。儒家认为,君子“修身以俟之”,只有通过“仁”的修养,才能达到“明明德于天下”的境界。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也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说明,君子的修养要从自己做起,小人的修养要从别人做起。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标准。
TOP
4#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这里的“仁”是指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道德修养;“礼”是指社会规范,即社会秩序。对于“仁”,孔子认为人只要具备了“仁”的本性,就可以“为仁由己”,而无需他人去要求、去感化;对于“礼”,孔子则认为要严格遵守社会规范,不能突破规范。这说明了两点:一是要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二是要严格遵守社会规范。所以说,“仁”的本质就是人的本性、道德修养。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具有人类特有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和行为准则。所以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和行为准则。
TOP
5#

“仁”是二人的相互之道,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仁字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仁”是一种宽泛的道德规范,涵盖了孝悌、谨信、忠义、温良恭俭让等等。这种道德规范太过于宽泛,也难于实现。我所理解的仁,是心境平和地待人接物,我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有如此,但是我也会不断学习,朝着“仁”更加靠近。在今天,仁已经发展为博爱理论,也成为人道主义,成为普世价值观,是世界上主流的思想之一。仁的价值不可估量,没有仁就没有文明的社会。人天生就具有为自己谋利的主管天性。如果缺少仁,缺少推己及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人都成为自我主义者,世界就没救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