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漫长过程中培养美性,潜移默化中以审美的情感去启动心灵,净化塑造高尚的情操,这样就避免了旧式的强制德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纯粹的德育活动往往从道德认知开始,甚至仅仅停留于认知阶段。这时道德主体可能由于对伦理规范所要求的个体与群体和谐的认可走向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也可能由于群体与个体利益上的矛盾在理智上认可,但在情感行动上拒斥。所以其结果是隔靴搔痒,表面上是道德胜利了,实际上人们却自欺欺人给个人欲望穿上了道德晚礼服,于是就有了伪君子的出现。而经典文化基础的深厚性却可以扬长避短,培养了人们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也为人们提供了永久的精神支持。例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又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名言,在生活中对人们培养意志起到的教育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还有中国的“士大夫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些都为历代中国人提供了永久的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