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事物,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就能把事办好。⑷“修己”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只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才能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自觉地以仁为价值取向实现自我更新。⑸人而为仁还应“依于仁、游于艺”
以诗乐陶冶情操。以上看来,孔子认为任何人只要主观上立志于仁,行动上致力于仁,专致持敬,并能自我反省,使人的主体地位与内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相联系,主体就会体现“仁”的精神。
孔子主张通过修己,使人达到“无终食间违仁”的境界。从道德主体来说,修己是个体人格的完善;从家庭来说,是“修己以敬”父母兄弟;从社会整体而言,修己是为“安人”、“安百姓”。⑦因而,对自己的爱,亦即自我价值的肯定要靠自我的修养去实现,但修养的目的并非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自身价值的全面实现,需要再爱他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自我的智力、情感、财富、气力的付出中得到体现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