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仁”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奉为君子之道的品质,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仁者,人也,仁的表现即是做一个合格的人,就是行有益于人类社会之事,但是这并不是对仁狭隘之见,古代“爱亲则为仁”、“利国之谓仁”,都是以人为目的。
在《论语·颜渊》中,孔子便回答了关于仁的问题,‘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便是孔子推崇的仁之道也,约束克制自己的心念言行,那么我们的言行就会符合礼仪,这才是“仁”的境界。“克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我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我们的妄想杂念,所以,需要循序渐进,从行为出发,慢慢的达到“克己”的境界.
对于我们个人,“仁”的内涵体现在“亲亲”“亲人”“爱物”等方面。《论语·学而》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对长辈孝敬关爱,对兄弟姊妹尊重友善,尊老爱幼,是“亲亲”的体现,而“亲人”则是在“亲亲”的基础上广泛的“爱人”,面向所有人的博爱,“泛爱众而亲仁”,“爱物”便是泛爱万物,面向万物的博爱,这是“仁”的最高境界。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他的关于“仁”的思想,例如“爱人”等等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规范人际关系,限制统治阶级的压迫,增进人类的道德修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