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生取义 [复制链接]

1#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守节,意味着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轻易因外部因素而改变。屈原忠心耿耿,面对猜忌,以死明志;苏武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坚守汉臣节操,不动摇一分一毫;陶渊明志在高洁,不为五斗米折腰;谭嗣同坚守信念,舍生取义,血荐轩辕。正如《三国演义》中关羽面对劝降时说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无论是面对荣华富责的诱惑,还是面对暴力和压迫,自己内心应如磐石一般,始终不会动摇,这正是自古以来有志之士的精神原则,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的崇高气节。
《鱼我所欲也》中说:“生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君子眼中为了大义即使生命也可以放弃,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领悟啊!君子认为在世上苟且偷生的活着与死没有区别,活在世上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韩愈也说过“不畏义死,不荣幸生。”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舍身取义这种精神也随之淡化。舍身取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心怀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才心中有尊严和底线。“舍身取义”是我们应具有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