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儒家常言仁,把仁当作完美人性的最高体现,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达到的理想人格境界。仁实质体现的是人类良知,属于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仁蕴含着儒家的价值信念,这种价值信念只能在个人对真实生命的内在体验中被呈现出来,所以朱子强调体仁,强调通过体悟去把握、回复人善之本性。仁心是物我为一的内在体验,是智的直觉,是不可言说的,是无限真实生命的跃动。
朱子把仁作为道德总目,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是伦理系统协调统一的基础,包含仁、义、礼、智。仁的根源在上天的好生之德,仁体现在人道就是一种博爱,朱子称这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仁为“生意”(辅助万物成长的心)。仁是可以随处发动的,对父母的孝敬,对兄长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对万物的珍惜,都是仁道的体现,也就是仁体现在普遍的人际关系之中。
仁是个体自我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吸收涵纳一切人文的整一化过程,关涉人内在力量的实现和自我认知,是创造性地塑造自我的一个无可穷尽的源泉。仁是人性转化和成为仁人的过程,没有特定的终极限定,仁人永远自我超越。朱子认为学问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就是求仁,就是寻找、恢复人在现实物欲遮蔽下失去了的善良的本性。求仁就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是个人道德完善的历程。求仁是朱子的“成人”(使他人完善人格)理论,求仁是吸取他人智慧、接受传统塑造自我的过程,体现为个人的自我创造,最终要实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融和为一,实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
求仁涉及个人的全部行为,得仁就是获得族群尊敬且拥有感召力量。求仁是个人通过培养自我判断力以及有选择地将自我价值投注到世界的能力,从礼的规范行为、风俗和习惯中发现现实意义,去改造传统以适应新环境。求仁是不受限制的开放行为,是通过文化积累来促成个人成长的丰富的可能性。在古代中国,人是这样一个连续统一体,在努力实现自身完善时贯通传统与现代。求仁要求人像一个典范一样成就自我,在与他人、与天的相互作用中完善自我。仁人是一个消弭了部分与整体区分的个体,他是万物之域中意义和价值的焦点。我们今天提倡“和谐社会”,仁便涉及其中的根本。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