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 礼: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社会的典章制度,它和“乐”结合在一起,对社会各个阶层的行为规范有着严格要求,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及与之相适应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和儒家所强调的仁、孝、忠、义等共同构成儒家道德体系,成为了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体现了先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汉代戴圣在《礼记 冠义》中对此做了生动阐释。
在孔子之前已有夏礼、商礼和周礼,周礼因继承了前两代的部分而比较成熟,孔子所强调的礼也主要源于周礼。此外孔子对此也有所发展,“人而不仁,如礼何?”。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密不可分的,孔子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先秦诸子中另一对礼有突出重视的是荀子。“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荀子 王制》)荀子主张通过礼仪达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目的,不过荀子不单单是说君主能成为”尧舜,而是强调人人都能以此成为圣贤。“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荀子 君道》)。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那么臣下也就会极其谦让,极其忠诚老实,而谨慎地做一个臣子了。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我们要如何如何对待“礼”这一命题呢?正如陈杰思先生所言“不能将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以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存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批判和否定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中华民族谦虚好礼的民族性格,构建和谐社会。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