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

孔子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把“仁”的思想传承下来,进而又影响了像后世孟子朱熹等许多儒学大家,在“仁”的基础上,中国人又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宽广的情怀。孔子的教学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例如子贡,是孔子学生里最有钱的,孔子跟他说“富而好礼”。子渊是学生里最穷的人,但是穷也可以乐到,也可以好学,孔子对颜回非常赞赏。孔子说“现在回也,一当时,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路,最初桀骜不驯,非常勇敢,性格直爽,在跟随孔子后,尽心尽力的保护孔子40多年。孔子弟子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为何聚集在孔子门下,颜回说孔子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爱,是这个冷漠的社会,急需的一剂改良剂,如果人人都仁爱,愿意付出,那么,地球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尔虞我诈的斗争中生活久了,人人都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践行“仁”道变得尤为必要,能有效应对世风日下的社会风气。
我认为,我们要以天下事为己任,热衷公益事业。单个的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是由单个的具体的人组建的团体机构,不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公益并非是以社会为主体,其真正的主体是具体到我们每一个社会中的人。在我看来热心公益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我们践行仁道的好方法。若我们每一个公民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当地人民的灾难,也不是我们国家的灾难,而是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灾难,那么热心公益,援手帮助将不再是社会对我们的乞求而应该是我们维护社会应尽的职责,所以对于公共事业,对于我们而言首要的是摆正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