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四: 义: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义”即“正义”,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正义最大的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为了小集体的利益讲义气不能称之为“义”,只有为了“公利”而努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我们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从而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4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作为中国传统的基本价值规范之一的“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义”的本义是合于公理正道的行为表现,也就是令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即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义”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的是一种超乎个人利益的道德范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理念,传承千年。
对于“义”的概念,很多人狭隘地把“义”认为是我们常说的“讲义气”,即对朋友的两肋插刀。实际上,仅对朋友的“义”目的是为了追求小集体的利益,很可能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会影响“大义”,并不是可取的。而儒家所倡导的“义”即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而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我们想要获取个人的利益,就必须在维护正义、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去施行。
我们探讨“义”,就必然离不开“利”。这两者都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需要我们正确的去看待。“义”是用于调整利益关系的,谋取公众利益,谋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正是“义”的要求。小到每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有了“义”,才会获取更多的“利”;同样,“利”也应该是为“义”服务的。但在“利”和“义”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够只顾“利”而抛弃“义”。我们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要生存,就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必定会对利有所追求。人纵然会有自己的私欲,但君子能“以义制欲”,小人则“纵贪利之欲”,为了“利”而舍弃“义”的人只会被他人唾弃,最终被社会所抛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在人生之路上难免会面对诱惑,要学会取舍,见到利益时先想一下是否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占为己有,即先义然后利,不为眼前私利去损害别人和集体的利益,让自己的选择无愧于内心。就如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这样的一个插曲:秀玉在报名考会计证时发现,原来自己当年的高考成绩是被村支书的女儿万传美给顶替了,现在她拿着秀玉的名字上了大学,找了工作,可以说是偷走了秀玉的人生!作为一名观众,我对此又气愤又心疼,然而剧中所呈现的故事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我们愤怒于资本可以掌控一切,让有权势的人通过捷径就可以轻松达到小镇做题家努力奋斗多少个日日夜夜所不能匹及的高度。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人的家庭、外貌等都是与生俱来的,但生而为人,我们只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寻求相对的公平。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只有人人都靠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真正做到“由义取利”,才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义”为人们提供了为人处世的标准。现如今我们倡导君子文化,其实就是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义”,君子的处事原则离不开一个“义”字。就像《孟子离娄上》中所讲的:“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教育人们“仁”是人的安身之所,“义”是人的正确道路,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必须在“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进而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