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有爱、互助等。“仁”作为儒家学派最核心的概念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儒家义、礼、智、信的基础。我理解的“仁”即为“善”,就是要有善心,有良心。以善良的本心对待自己、对待亲人、对待人民和自然,这样就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也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要研究传统文化,就必须去了解“仁”的思想。孟子把中国文化中“仁”的源头概述为“恻隐之心”,他指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实际就是指良心,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同情心,对别人好的这份心。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仁”的思想依旧深入人心,激励着中华儿女成为仁爱之人。
在整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一百多次,而每次孔子对“仁”的解释都不同。孔子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对樊迟说:“仁就是爱人”;孔子对子张说:“拥有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德行就是仁”;孔子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仞”……虽然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但这并不是对“仁”字随便地定义,而是把“仁”看作是一种道德范畴,因为弟子们每次提问的场景不同,孔子就因材施教,用不同的语句去表达“仁”的概念。而我所理解的“仁”即为“善”,就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有爱、相互帮助的境界。正如《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在他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会保持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不由自主地伸出援助之手。而儒家思想提出的“仁者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要怀着一颗尊重和友爱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都不可丧失我们善良的本心。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仁”呢?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告诉我们要从身边的人事做起,以推己及人的方法去践行仁爱之道,也就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爱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去爱别人。而仁爱之道不能仅停留在思想上,它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同,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实践以达到仁的境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要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待人宽容……这些都是“仁”的具体体现,在给他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在抗击疫情期间,我国人民对于“仁”的体现更为明显。面对疫情,无数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险,穿着防护服,始终处在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却不退缩。不仅如此,更有无数志愿者奔波于抗战一线,他们本可以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规避风险,但却为了守护他人的生命去无私奉献,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此次疫情,我可能无法体会深入中国人骨子里的“仁爱之心”,更无法想象我国人民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我想这就是对“仁”最深刻的体现。
“仁”作为儒家学派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可以说是儒家义、礼、智、信的基础。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以仁爱之心去对待自己、对待亲人、对待人民和自然,从而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