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品质,分别来源于上天的“好生之德”和人的善良天性,这似乎体现了“性善论”的观点,但是同样又有“性恶论”一说。其实我个人认为人的天性无所谓善恶,未经教化的人性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而与个人的品德无关,刚出生的“人”不能算是“社会人”,只能算作“自然人”,其动物性是压过人性的。因此,私以为教育才是人类社会“仁”的本源,“仁”是在社会形成之后产生的个人道德要求。就像小孩子没有是非观念,只知道进食和睡眠,诚然婴儿也会有我们看来认为是“善”的举动,但只靠人的天性来维持“仁”显然是不稳定、不长久的,还需要后天教育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