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

论语中有其中一张令我深受感悟的是“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字面意思是侍奉父母时对于他们的过错和意向上不合的意见仍恭敬对待,心里不埋怨。现代社会提倡要孝顺父母,孝顺也被看作是是否具备美好品德的的标准之一;但是孝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大家都觉得帮父母做家务就是孝顺,长大以后养他们,给他们足够的钱花就是孝顺,然而这些只是“孝顺”当中微乎其微的部分。其实孝顺父母更多的不是给予他们许多的物质需求,他们想要的恰恰是精神上的支撑;作为父母的犯了错想得到的不是来自子女的谩骂和斥责,因为父母也是有自尊的人,所以要做到“几谏”,即对于父母的过错我们要和颜悦色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加以纠正,不让他们难堪,当他们固守自己的意见时也不要把不满表露,而是应该要权且顺着他们的意见去做,始终保持对父母的体谅和包容,在这过程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目的是让他们有放弃错误机会的可能。都说人老了就会越来越固执,特别是他们不喜欢别人随意否定他们的意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抱有宽容之心。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孔子这里说的是父母的一些不很严重的过错,屈从了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所以提倡子女在不得已时可以采取屈从的做法。但是当父母的过错如果性质非常严重,涉及道义的底线,这时子女就不可以屈从了,必须反复劝阻,坚持而不让步,目的是不使父母陷于不义。在这种情况下若屈从父母,那就是不孝了。但无论如何。子女对父母外部表现的敬和内心存有的爱是不容改变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