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1#

年少时,总觉得父母是万能的,面对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自己会逃避过去,然后让父母去擦屁股,上大学时,沉迷于打游戏,不知不觉用的生活费高了,找父母要钱时,却被训斥一顿心怀不满,经历的事情越长似乎越能理解到父母的那种无可奈何,慢慢的体会到了那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工作之后挣的钱也慢慢多了,但是能陪伴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赡养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记得小时候每次放暑假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去父母所在的外地打工摆摊,每天都是摆到凌晨最后一个工厂下班才可以收摊回家,父母挣钱的辛苦只有你自己亲身的体会,一块钱一块钱的去挣,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容易。不仅是赚钱不容易,生活也是简朴为主,尽量的去减少支出,只为在外面多省下一点钱,从起早贪黑,到日常的省吃兼用,住宿的捡漏,以及风雨无阻的奋斗,其实所求也不过仅仅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能生活的更好一点,将来可以存够钱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买个房子,找个媳妇,可以说我们就是父母奋斗希望的根源,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父母唠叨,也只是自己生活费用完的时候会主动联系一下他们,父母既担心给多了,自己会乱用钱以及不会主动联系他们,又担心自己的钱不够用,每次主动联系的时候也是寥寥几句,似乎总是在他们那寻求经济上的支持,周边的同学也都是如此,便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理应如此。毕业自从参加工作之后,便觉得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应该找父母要钱,觉得凭借自己大学生的身份也可以赚点钱养家,没想到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工作,硬着头皮和朋友借了一千块钱勉强度过,过后便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工作几个月之后,便发现了存钱真的太难了,一千多的销售底薪,几乎没有休息日,一刻不停的联系客户,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也在一天天的更深刻理解父母挣钱的艰辛,作为一个工作的成年人,一年工作下来也只勉强存了几千块钱,不知道自己当初在学校每个月一千多的生活费父母是怎么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有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原本都只是普通家庭,看着他们买新电脑手机等一些为了所谓兴趣爱好的电子产品和花里胡哨的聚餐KTV娱乐消费,心里也会默默的为他们背后的父母心酸,可能几千块钱对于一个没有出去努力工作存下来的人而言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于曾经的最开始的自己而言,那是几个月不休息,早上7点起来赶公交晚上8点之后下班,没有休息几个月能存下来的钱。每个生命都有自己该有的阶段,就像当初大学时候的自己,会忽视父母的感受,我们并不能决定他人该怎么做,但是最少自己要明白节俭的重要性,明白父母辛苦挣钱的不容易,不要做消费注意影响下的人群,也是尽孝的一种吧。
TOP
3#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最基础的品质,中国的孝道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夏、商、周三代,孝亲之心表现为传统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观念,发挥着维系宗族团结的作用,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孝道从一种虔诚的宗教伦理变为对生活反思的人生哲学;秦汉之后,封建统治者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使之成为一种国家政治哲学;在现代的公民社会中,孝道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和关怀。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修齐治平”是君子实现自身抱负的顺序,第一步修身则是养心,养心则需心无愧疚,需要做到对事认真负责,对人真诚以待,尤其是对待生养自己的父母,更应关怀倍切。孟子对孝道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幸也;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礼记·曲礼上》)“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生为人子,应该多考虑父母的感受,特别是年迈的老人,不应该让其为自己而担心,作为子女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让父母担心受苦都是不孝的表现。在秦汉时期,孝道则是考察官员品行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一个人连爱护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去爱护其他的人呢?又怎么称得上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呢?
孝敬父母的情绪随着自己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沉淀的愈加浓烈,特别是夜深人静,独自躺在床上之时这种感情来的尤其猛烈,似乎时间过得极快,一眨眼十几年就过去了,回首孩童的时光,往事总是历历在目,会心一笑的同时却又在心底不可抑制的升起一种焦虑:如果再过一眨眼的时间,自己再躺在床上回首的时候,是不是父母已经不在了,想到他们为自己辛苦付出的大半辈子,都未曾好好的休息过,直到如今自己已经成人,却依然让他们操心不已,愧疚之情油然而生,好好孝敬他们,表面上顺从他们,甚至是用善意的谎言敷衍他们,让他们高兴一会,便已是最大的满足。记得小时候每次放暑假带着妹妹一起去父母所在的外地打工摆摊,每天都是营业到凌晨才能下班收摊回家,每天吃饭也都是尽量吃便宜的,只有和父母一起工作,其中的辛苦才会更有体会,一刻也不敢停止的去工作,才能在大城市中有自己的一份立足之地,明白赚钱的辛苦,在生活中花钱的方方面面,父母也是极尽简朴,如尽量租房租低一点的房子,节省更多的资金;衣服都是廉价而实用的样式,丝毫不顾忌外人的评论之语;而饮食上的奢侈更是未曾有过,每天都是以方便为主,简单的做几个家常菜度日即可;父母所做之事也只不过仅仅是向多存一点钱,为了子女能生活的更好一点,对待自己条件苛刻,对待子女的我们却是有求必应,似乎看到我们的快乐,就是作为父母的他们最大的快乐。每次回想到父母的付出,对自己在大学期间荒废学业,偶然的虚荣消费都感到内心自责,为自己的不懂事而痛心疾首。庆幸的是,在这个年龄已渐渐明白父母的不易,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空余时间也会努力去工作赚钱,会根据父母的需要购买一些他们所不舍得的物品去孝敬他们。
自从改革开放年以来,现代化的进展和社会体制的迅速变革,人们的收入都有所提升,但各行各业工作者所面临的要求、竞争、管理都与计划经济体制时大不一样,生活压力都比以往更大,加班现象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之间已逐渐常态化,人们自己的自由时间又被极大压缩,对于外出务工的工作人员来说,回家已是一种渴望,一边是父母和子女的抚养费,一边是微薄的收入,为了这些收入,我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回家的机会,久而久之,每年的春节就是我们中国人内心归家的一种期盼,每一年的春运都会使得火车票一票难求,火车站的广场上也总是站满了拎着大包小包吃着泡面的务工人群,似乎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中国人过年回家与父母子女团聚的决心,这也是埋藏于中国人心里的那份对家的依恋,归家看望年迈父母的孝道。
孔子认为,亲亲之爱是为人之本,是人性的基础,亲亲之爱在于孝悌,虽然每个人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对父母的爱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显示出来,但这种爱是基本的人性,也是作为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对孝的理解会逐渐加深,从不懂到爱的深刻,会慢慢明白至亲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如果不能爱父母,又何谈爱他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