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是人文主义关怀的一声嘹亮口号,孔子赋予仁以普遍价值,用最简单直白的言语为我们表明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对人的高度关注。仁的精神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皆以对方为重相互关爱,以相互待人之道来相互对待,以待人接物中表达出爱的情感情感来表达仁爱之情,这是仁在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人际关系意识和人文主义观念。梁秋实先生曾把中华文化的伦理价值概括为“以对方为重”,也就是说,自身内在仁的人格在外在体现时,表现在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尊重对方。作为道德典范的仁者,在人与人交往中以对方为重,这是暗含着主动去爱人,而非被动性的不得不接受,这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积极性。孔子对仁的思想的开创性的发展,赋予仁全德的内涵,为人格提升提供了一条积极的、自觉的道路,最终将仁作为克己复礼的精神支持,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创新。孔子的仁学思想是构建了儒家伦理的基石,在以亲缘为中心的社会,提供了自身人格的发展、与他人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可以说,仁学的思想正式孔子思想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也是儒家乃至中华文化的关键所在。孔子的仁学思想逐步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伦理基石,数千年来,人们一直遵从仁的理念,并不断完善、发展仁的理念,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