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讲述的是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层次分明,像一个教学大纲。《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是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优游其中,如同鱼儿自在游于水中一般。也就是通过熟练掌握技艺而获得自由和愉快。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句,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第三句表明修身是一个长久的功夫,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人们带来诱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人们的意志很难抵挡得住欲望的诱惑。修身养性养的便是心性,即便在我们的面前有无数个可以说服大家放弃的理由,我们也应坚持下去,坚持的时间越长,我们的境界提升的也就越多,距离“仁”的境界也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