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 [复制链接]

1#

一、诚敬。历史大家陈寅恪等始终强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研究要秉持“理解之同情”,即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来分析其面对彼时历史机缘所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从而理解历史事件何以发生发展。我们在阅读经典时也要带着一种敬畏之心,很多人强调要带着critical thinking的方法去读书,但读书第一步应该是要能理解作者的意思。
二、理解。如何理解就包括训诂和义理两部分,两者保持平衡,训诂的目的是为了明白义理,不要陷入脱离经典原文的考据,也不要脱离考据任意猜测。
三、体悟。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还要超越于文本智商,体悟中华文化的精神,比如孟子的“养浩然之气”,老庄的道与自然。
四、集粹。专题式的学习中华义理。
五、诵记。在我考研备考时感受尤为深刻,背诵经典原文的时候更能体会语言之优美,且文以载道,通过语言之和谐感受文本传递出来的精神,与直白地告诉你某一道理是完全不同的。
六、涵养。主动将自己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来培养自己的君子品格,遇事不迷茫,因为你知道何为正道。
七、信仰。这一部分我还不太能理解。
八、力行。经典绝不是认识论,如果你不能在生活中实践,就代表你并未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多参与社会实践,走出书本走进社会,身体力行地实践所学到的义理。天天讲大道理,不如去关心关心身边的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