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本应谦逊,这似乎本是一个共识性的结论,但从现实来看,似乎并非如此,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代入新闻人物或艺术作品中,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高位者的形象,从而产生出对于“傲”这一概念的推崇。事实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推崇傲骨而鄙夷傲气的,如关公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都是极受后人推崇的傲骨。而现在被一部分人推崇的带有对下欺压的“傲”(现实中更喜欢用“拽”、“飒”这些概念阐述)的概念,却不可避免的与权势想捆绑,脱离了权势,则这种“傲”势必如无根之木。但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其生活中,绝无可能拥有这种“傲”的资本,相反的,还会成为被这种“傲”所欺压的客体。或许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谦逊这一概念自古便为人所推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