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如今之孝,与古代之孝,又应有不同。对于古时而言,往往由孝而忠,忠于君王,孝是引出忠的理论基石,因此势必引申出过度的“顺”。但今之孝似有不同,并且似乎更可以借鉴的是孔子(而非其后世)对于孝的阐释,即子女的孝是一种产生于情感的必然,其具体行为是情感之下的本能反应。我们如今宣扬的孝,更应该与此有关,即我们关心、呵护我们的父母,源自于我们本身对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我们为父母做的事,并不是源自于一种所谓客观法则的要求,而是我们本心使然。与此同时,也应该摒弃古时候宣扬的孝所自带的父母的权威性,对于“顺”有所取舍,既完成为人子女孝的本心,又不失各自的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