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

“中和”作为道德范畴,它既是人伦之道,又是君子之德。它要求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和吃喝侈淫之欲应保持限度,合乎礼义,中正不偏,和不失调,防止中心偏离,情欲失和,行为乖戾,背离人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在还没有发出时叫作中,这些情感发出而又能达到适当的程度,就叫作和。中乃是世界的根本;和则是达道。只有当平衡和和谐都充分地实现了,天地就各得其位,万物就繁荣滋长。“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论语·子路》所谓“中庸 ”,就是要“执两用中”,适可而止,不偏不倚,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可见,过与不及都不符合中庸之道,惟有无过无不及方为“中正之道”。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保守思想和折中调和,而是要求适度而中,就时而发,“随时以处中” 《礼记·中庸》,“君子而时中”《礼记·中庸》。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