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天人合一,是一个极其高深的境界。要做到天人合一,我们就得顺应天意,不可逆天行事。所谓的天,应该指的就是自然,也就是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不可违拗大自然。只有人的意志和行动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达到了相统一、相和谐的时候,才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就是以和为贵,还有《论语》种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为贵, 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大特征。不仅儒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有机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诸家,也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 间的“和”。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道家倡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