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

儒家学者认为,圣人理想人格的特征就是仁智 统一,仁属于伦理学的范畴,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仁智统一就是伦理学与知识论二者之间的统一。学不厌、教不倦与教学相长,最终指向于仁智统一。从孔子开始论仁与智之间的关系,到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的《必仁且智》篇中对仁与智之间关系的经 典表述,儒家学者形成了关于仁与智之间关系的系 统认识。首先,孔子对于仁与智关系的论述,从道德内容上是仁、智、勇三德的合一,“君子道者三,我无 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仁向内以显露道德主体,智向外以成就知识才能。仁虽为孔学的骨干,但孔 子对于智,实已付与以一个与仁相平行的地位,以成 就其‘内外兼管’,‘体用赅备’的文化建构”。同样,从仁与智之间的先后关系来看,仁以智为支 持,“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 ,智中涵 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 智以仁为归属,仁中蕴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其次,孟子从师者形象、功夫与境界合一的角度来诠释仁与智之间的关系,“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 圣矣”(《孟子·公孙丑上》) 。这样一方面是继承了 孔子在《论语》中对于仁与智之间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子贡答问的方式将仁与智之间的关系和教 与学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为己之学的语境中形塑了孔子为学为师的圣人境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4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