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

儒家的师者形象与境界,是师者形象论、师者功夫论和师者境界论的统一体。学不厌、教不倦是儒家 师者形象的真实体现,从其实质上就是学为圣仁与教为圣仁而不感“厌”与“倦”,从其形式上则表现为好学和善教。教学相长由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是儒家师者实现成己成物的自我修养过程。自反就是自反向身,求诸 己而非求诸人的过程; 自强就是自强学其身,修业不敢倦怠而自强不息的过程。学不厌、教不倦与教学相长,最终指 向于仁智统一。圣人理想人格的特征就是仁智统一,仁属于伦理学的范畴,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仁智统一就是伦理学与知识论二者之间的统一。顾树森在《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中指出, “孔子在教育上所以有伟大的贡献,能起模范作用 而为后世取法,是在他一生‘学不厌、教不倦’的精 神。惟学然后能教,惟教然后需学,二者不可偏废。 孔子在当时为儒者的大师,一方面对自己强调‘学不厌’”,“在另一方面,他对人则强调‘教不倦’”,“孔子这种‘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是他一生教育 成功的要素”,“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 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 也; 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即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 的”,学不厌、教不倦与教学相长正是儒家师者成己成人的生动写照。且“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也”(《孟子·公孙丑上》),由此,儒家仁智统一的师者形象与境界得以完美的呈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3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