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1#

“仁”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自我的修养,即努力提升自己道德水平,养成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第二个阶段就是利用自己的德行、能力去帮助或影响所能影响到的任何人,也就是行善;第三个阶段就是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终极目标。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先从自己身边的人影响或爱起,如对父母孝、对兄弟悌,对朋友信等等,从“齐家”到“治国”。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第二个阶段服务的,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努力的方向是尽量能够影响、帮助、关爱更多的人。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善”也可以是有程度的,影响多的人就是大善,影响少的人就是小善。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在行仁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首先,儒家一定有一个共同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方向,即“止于至善”,并且要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实现,至死方休。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如果树立了这个崇高的理想且意志坚定,则日常行仁的方法很简单,因为可以说每一种德行的修养都可以是仁的一种形式。其次,判定是否是仁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看他是不是实际让更多的人受益了,也就是行了大善了。如果他行了大善,就可以判定为仁了。如管仲被孔子和他学生说成不俭、不知礼,也不义,但因为他的卓越贡献而让千千万万的百姓免于战争的伤害,所以孔子说他是“仁”。这跟他有没有坚持至死行善已经不重要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5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