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

我国古代社会自先秦时期实行礼制以来,“礼”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过程中,还是在国家政治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礼”在中国古代表现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是天子与诸侯、贵族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准则;作为道德规范,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评判标准,是通往圣人之路的要求。其次,“礼”是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举止的礼节规范,在封建社会时期它还是统治阶级和贵族举行各种仪礼、仪式的制度和规范。孔子认为通过“礼”的作用能够最终实现他的社会“大同”理想。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倡导学习和继承礼学思想,不仅仅是因为“礼”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让人们知礼、守礼,既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TOP
3#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孔子认为君子并不必须掌握多门技艺,或说掌握多门技艺并不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并且孔子并不由于多才多艺而承认自己是圣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