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统治者为了修复礼乐文明及世道人心,大力提倡仁德,在居处所选之上,提倡“里仁为美”,选择和有仁德之人,有仁爱之风德安家之所;在实践之中,以仁来安其心,就能够明晓利害得失,预知未来变化,怀有谦让之心,即老子所的“仁者安仁”的境界;有仁德之人能够一视同仁,即“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有理性的人能够用逻辑推导,但缺少同情之心;有感性的人是从个人所思出发,但不勉失之偏颇;只有仁者能够以仁爱之心善待万物,对不善的人和物也能够抱以同情之心尽可能地理解,这是一种公平、客观、赏罚分明、扬善隐恶的处事方式,因此,君子一以贯之的是忠恕之道,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仁”,而“忠恕”是“仁”的行为方式,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做到“尽己力以从事,推己心以及人”的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