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冯友兰用“道”解释“大全”和进入大全境界的人,“大全”是无死生、无古今的,进入“大全”境界的人也是无死生、无古今的。处于“大全”境界中的人可以用“大全”的观点观察事物,在此人看来,万事万物既无成又无毁,既无不成又无不毁。这也是由于万事万物都处在“反”中,“反”既非成亦非毁,既非不成又非不毁,冯友兰名之曰“撄”,扰动之意,事物无不是扰动的,而从“大全”的观点看去,事物都遵循“撄”的扰动,自然同一,无成无毁,保持此种观点的人不去干扰事物的“撄”,就能得到宁静,故曰“撄宁”。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冯友兰作四种境界,以道家的至人境界为天地境界。
至人境界与动物境界如何区分?至人境界与动物的境界以是否自觉作为区分。道家的至人境界是自觉的,自己知道自己与大全浑然一体,而动物则没有这份自觉,即使至人将自己喻为婴儿,也是自觉的将自己与婴儿相较,与动物境界有很大的不同。天地境界中的至人还自觉与“大全”同。境界的划分依据是觉解,处于较低的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觉解也较低,但仍然是有觉解的;处于最高境界中的至人,其觉解也最高,不但已经觉解到自身的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大全”中的一部分,也自愿主动的使自身与“大全”同。自同于“大全”,使得对于道家的至人来说,“我”与“非我”的万物不再有分别,“我”与万物皆是“大全”的一部分;“我”自愿地与“大全”同一,与天地同一,故称真正的天地境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