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忠”这一品质强调接受者和行动者的双向传递。仅有一方无条件地对另一方忠诚、付出,或给予帮助 ,那么此“忠”内涵是不完整的,而且这种品质的保持和传递,是无法有长久的效果的。因此,我们谈“忠”,定然会讲“互尽忠诚”,以期扩大对这一精神财富的继承与发扬。
互尽忠诚,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亦是“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还是“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这便是互尽忠诚的三个层面,以忠诚为基础的友谊是促进双方成长的珍贵情感,它教会人从技能和精神气质上去提升自己,亦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以克服身上的缺点。以道德为评价标准的交往,是互尽忠诚的重要表现,纯粹美好,不掺杂利益私欲,所以这样的交情才不会囿于利益,而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与空间。最后,互尽忠诚是双方对彼此一生的承诺,无论死生富贵,也正因如此,这一品质才难能可贵。具体来说,当夫妻之间互尽忠诚,不离不弃,彼此才能成为对方的港湾。当朋友之间互尽忠诚,不因富贵贫贱转移情感,这份友谊才有恒久的可能性。当亲人之间互尽忠诚,内心中才没有猜忌与虚伪,家族方能兴旺发达。
总之,互尽忠诚是谈及“忠”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品质,并深化个体的思想,以至于鲜明地体现在行动层面上,我们才算真正理解这一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