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

        谈及礼的规范,想来大家约多有感慨。礼,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实上,正是因为礼对人行为的引导与约束,人才能懂得人际交往中合适的应对方式;也才能以恰当的方式使生活有序前进;社会亦克服不当的无序混乱而合理地运转。
        具体而言,从个体层面上说,我们要注意自身外在须得体,处事应合宜。《礼记》言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容颜端庄和神色自若是礼仪的基本方面。当我们观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言,不难发现他们在处理内在情绪和外在神色上达到了一种高妙的平衡。他们纵使内里激动不已,也不轻易使自身的表情夸张,而是表现得体和稳当。但是,这并不等于否定情绪外化者。平心而论,人是情绪动物,不可避免地为自身感情所左右。这一礼仪规范的提出,其意义在于它能克服情绪具不稳定性的特征之弊。由于情绪易于变化,且容易游走于不同极端,一再地外化个人情绪,这会给人以轻浮、不稳重的印象,这就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误解。故而,学会和自己相处,管理好个人情绪利于个人长远的发展。
         再从社会层面关注礼的规范,我们最容易提及的便是尊老爱幼和许多生活上的礼仪。尊老爱幼,乃中华礼仪之邦长久以来所倡之美德。这一美德的要求具体表现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其实也体现儒家大同的理想,实现社会精神层面上的和谐。倘若人人尊敬老人,爱护孩童,并进一步将这种感情的作用对象扩大到他人之长辈和小辈,则整个社会的风貌将因之一新,避免了争执混乱、怨憎杀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我们细化对待长者和幼者的礼仪,就构成生活礼仪的大部分。于长者,我们要恭敬,不高声言语 ,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话语意思。行为上,要多为他们考虑,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在不同场景下要有合适的变通,让长者感到舒适。比如,我们在屋内,需要适时明确自己的存在,并关注长辈的需求,及时予以帮助和反馈。于幼者,我们要耐心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一定的处事道理,对不同场景做出合适的反应。不骄纵溺爱或冷漠暴虐,古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者,对于他们的请求,要认真考量给以回答,而非忽视不理。至于亲友层面的交往,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有益的交往一定是利于彼此成长,促进彼此完善自身的。值得一提的是,亲友间关于责任感一词,需要有合理的讨论,并达成一定的结论或取得双方的认同。只有当我们懂得主动承担责任,不逃避责任,并完成好相关事务,方不为他人增添负担,不做无担当之人。另外,诸如注意个人卫生、适量饮酒、借物必询问、坐站端庄等礼仪,亦是我们需要自己注意的细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学礼的路上,我们边学边走,勿怠惰,牢记勤能补拙。一国一家,无礼难成。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