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者之所以如此重视“廉”,是因为儒家重视德政,而廉是德政一个重要范畴。“廉”的社会价值。儒家认为,“廉为政本”、“廉为官宝”。儒家一贯强调“民为邦本”。中国古代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孔子曾明确提出“修己以安百姓”的爱民思想,要求为政者关心百姓的“食、丧、祭”等基本生活问题,这样才能“得众”。孟子的民本思想更为系统,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要求统治者从“得民心”出发,以期“保民而王”。荀子的“民本思想”则具有独到之处,他说:“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廉洁文化思想。不仅在为人修养的问题上,提出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要有羞耻之心等要求,而且在为政者方面提出了官德、气节等要求。
同样《论语》也是将“廉”作为一个基本点来阐述的,和“学而优则仕”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是当学子成功成为官员之后,除了尽忠职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清正廉洁。如孔子曾说过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廉洁思想一直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尽管中国封建社会无法根除吏治的腐败,但是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下来的廉洁思想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仍是值得我们当前廉洁文化建设借鉴的
这个可以和当下的反腐倡廉背景联系在一起。习近平主席上台后,下定决心整治官场上的歪风邪气,以敢打“打老虎”、也不放过“小苍蝇”的毅力和决心,无论是党外还是党内,在各行各业掀起一股廉洁之风。
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廉不仅仅存在于官场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光盘行动”,提倡大家把饭都吃干净,杜绝浪费,时刻谨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